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迈向世界舞台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迈向世界舞台

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18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员,我县再添一张世界级“金名片”。

从2014年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再到此次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正式认定,百万茶乡人民翘首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推动保护与发展相融合,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茶乡安溪给出的答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指引下,既要发掘、传承、弘扬古代文明,又要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保护和利用人类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讲好农业文化遗产里的安溪茶故事。

茶叶技术专家把脉茶园科学种管

何以入选全球农遗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著称。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山地农业与茶园共荣共生,和谐共长,成为茶农的主要生计方式,森林、茶树、村落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复合生态景观,这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最突出的优势。”县农业农村局长王小鹏认为,正是蕴含“天、地、人”完美结合的自然农法,以及千百年传承的生态种管智慧,安溪才得以吸引世界目光。

——独特自然环境孕育神奇茶树。安溪所处的经纬度、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红壤或沙质红壤,微酸性土质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等,形成独特地域环境,滋养出安溪铁观音这棵神奇的植物,造福一方百姓。“高山云雾出好茶。在安溪3057.28平方公里县域中,千米以上高山约有140座,优美的茶山生态复合景观,为铁观音茶叶的‘观音韵、圣妙香’奠定天然基础。”

——立体推行全域生态建设。从县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3个层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化学农药等“减量化”行动,引入司雷植保、大司农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茶叶绿色防控全程托管、统防统治。综合运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创立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

——在茶树种植和制作工艺上,则有着被茶业界公认为安溪对中国茶业的三大历史性贡献。一是于明朝成化年间,发明创制“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在中国茶类家族成员中增加了“青茶”种类。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直到今天,依然流传着“苏龙创艺、观音托梦、乾隆赐名”的动人茶故事。三是发明“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不仅让安溪成为全国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也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的铁观音。

与此同时,茶产业基础雄厚,创下县级茶园面积、年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从业人员、受益人口、农民茶叶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直接带动印刷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房地产发展,出现“一业兴、百业旺”繁荣盛景。

茶文化品牌香飘大国外交。安溪铁观音现已在欧盟(27个国家)、俄罗斯、日本等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成功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借助闽茶海丝行、营销中心、茶学社、茶酒对话等平台载体,安溪铁观音以国礼茶、国宾茶身份惊艳国际政要舞台,香飘大国外交。

“千百年来,人与茶树和谐相处,创造性地融合形成完整齐全、特色鲜明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表示,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了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生态系统功能、呈现了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这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最终也因此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再添上一颗璀璨明珠。

海琳达·欧耶琪教授带队

考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十年漫漫申遗之路

“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起冲锋是在2019年,而实际上,申遗工作可以追溯到2012年。”在县农业区划中心主任张长水看来,2012年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遗工作启动元年,那一年,“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正式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张长水介绍,申遗工作启动后,我县有关领导和人员先后到尤溪和福州学习取经,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申报资料。2014年,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后,我县开始筹划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2019年1月,在前期多年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县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启动并扎实推进申报工作。

2019年6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0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2020年8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文本经过两次研究修改,最终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审核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进入等待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阶段。

2019年9月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专家海琳达·欧耶琪、李先德、闵庆文都曾前往安溪,并对“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对我县茶文化系统传承保护发展高度肯定,对保护工作给予极大肯定。

2021年4月,12个驻华国际组织的外交官走进铁观音发源地,交流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经验。“安溪茶文化系统不仅能够维系农民的生计,保护自然、传承文化,而且茶文化系统中还包括与茶叶相关的职业教育,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希望安溪能够持续现在的做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Watson)对我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大为赞赏。

今年5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进

行线上考察。受全球疫情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专家不能来中国实地考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团队和我县等候选遗产地的共同努力下,首创线上考评,并最终确定我县为第一个接受线上考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

5月20日,“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茶乡圆梦,安溪惊艳世界。

“此次成功申遗,凝聚了从省、市、县及乡镇等各阶层的心力。”王小鹏表示,尽管申报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但各相关单位、人员积极配合,特别是历任安溪主政者,不遗余力,紧握申遗接力棒,尽最大可能支持申报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确保科学性、历史性和准确性,得以最终通过专家的评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确认。

人与自然共荣共生、和谐共长

传承发展保护利用

“申遗成功,安溪再一次走向世界!”获悉消息后,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兴奋不已,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并留下评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在提升品牌价值、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效将更加显著。

“有了这张世界级名片,安溪茶企更有底气了。”在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看来,借助这一世界级荣誉,我县能更好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增强茶叶消费者对安溪铁观音的认同感,提升茶企业打造高品质茶的信心,发展品牌农业,形成良性的商品经济循环;提升安溪茶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就在我县各界还为成功申遗欢欣鼓舞时,不少茶人已把目光聚焦向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其实早在评选阶段,专家们就十分重视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徐明认为,安溪要不忘申遗初心,积极兑现世界承诺;要擦亮遗产品牌,适度引导资本下乡;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动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后,又该如何留根铸魂?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先德寄语安溪,要科学评价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能够落实到农业遗产地,让越来越多的国之栋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也提出殷切希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它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发展。”

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王小鹏深谙,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只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的一小步目标。今后又该如何继续挖掘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内涵和底蕴,助力茶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就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王小鹏介绍,近年来,我县创新“现代农业+文旅”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发展茶庄园业态,建成22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海丝茶源·茶旅圣地”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秋季)精品线路,每年吸引120万人次以上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年旅游收入12亿元。

“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陈志明表示,加快启动建设铁观音发源地文化园及“铁观音小镇”,建设提升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世界茶艺茶道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茶业“地标”工程,挖掘茶文化特色,建设茶文化载体,彰显茶文化魅力,持续提升安溪铁观音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茶文化遗产是安溪的宝贵财富和发展动力。”县长刘永强表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以申遗成功为新契机,继续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安溪力量。

来源:安溪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